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硫酸特布他林

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或其他肺部疾患引起的支气管痉挛。
别名: 硫酸特布他林吸入粉雾剂
是否处方:
是否医保:
是否基药:

专家解读

专家评药

医生头像

宫雪

医师

适应症:
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疗效:

硫酸特布他林吸入粉雾剂可选择性激动β2受体而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抑制介质的...释放,减轻粘膜水肿,增强粘膜纤毛廓清能力和舒张子宫平滑肌,对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支气管痉挛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详情

安全性:

不良反应一般轻微,用药后1-2周内会自动消失。一般副反应有震颤、心跳加快...、皮疹、头痛、肌肉痉挛、失眠和情绪变化等。详情

使用便捷性:

本品为处方药,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药品说明

禁忌

对本品及其它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过敏者禁用。对本品及其他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过敏者禁用。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一般轻微,用药后1-2周内会自动消失。一般副反应有震颤、心跳加快、皮疹、头痛、肌肉痉挛、失眠和情绪变化,极罕见的是支气管痉挛(气道痉挛)。不良反应一般轻微,用药后1-2周内会自动消失。

成分

本品主要成份为硫酸特布他林。 

性状

本品为供吸入用的胶囊剂,内容物为白色粉末。 

主治功能

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或其他肺部疾患引起的支气管痉挛。 

用法用量

临用前,取胶囊1粒放入专用吸入器的刺孔槽内,用手揿压两侧按钮,胶囊两端分别被细针刺孔,然后将口吸器放入唇间,用力吸气,药粉随吸入气流进入呼吸道。本品为吸入用胶囊型粉雾剂,胶囊仅供分装吸入的药粉用,并非口服胶囊。吸入前应确保胶壳两端已打孔。深呼气、将口接器放入唇间。缓慢、深吸气,听见胶壳在装置内旋转声音。并保持吸气数秒钟,然后缓慢呼气。如果一次超过1个剂量,则间隔2-3分钟,再重复上述操作。每次使用后应漱口。成人:单次剂量范围250—500微克,4-6小时一次,严重病人,单剂量可增加至1500微克,24小时内最高吸入量不能大于12吸(500微克吸,即6mg),需要多次吸入时,每吸间隔时间约2-3分钟。儿童:指12岁以下5岁以上,用量遵医嘱。单次剂量范围250—500微克,4-6小时一次,严重病人,单剂量可增加至1000微克。24小时内最高吸入量不能大于8吸(500微克吸,即4mg),需要多次吸入时,每吸间隔时间约2-3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品慎用于拟交感胺易感性增高者:如甲亢未经适当控制者,由于β2激动剂有增高血糖的作用,因此糖尿病患者开始用本品时应额外控制血糖。β2激动剂已成功地用于严重缺血性心功能衰竭的急性治疗,但这类药物有致心律失常的可能性,因此个别肺部疾患病人治疗时须加考虑。

2)避免可能引发哮喘的环境,如:在寒冷、干燥的空气中锻炼,吸烟,尘埃环境中呼吸,以及暴露于过敏源(如宠物毛皮)中。

3)如果同时应用甾体类吸入剂,应先使用特布他林吸入剂以开放气道,再直接使用甾体类吸入剂。

4)如发现24小时的剂量超过你的平常用量,或超过最大哮喘治疗量,则应引起医生的注意。治疗需要量的增加,可能是严重哮喘发作的早期征兆。

5)保持吸入器清洁和干燥。

6)将本品放置在儿童不可触及处。

药物相互作用

1)同时应用其他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者作用增加,但不良反应也增加。

2)β阻滞剂(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其它心血管疾病)可以大大降低特布他林的作用,而导致哮喘的发作。

3)三环抗抑郁剂与特布他林同用,可能导致产生很高的血压和其他对心脏有害的作用。

4)单胺氧化酶(MAO)抑制剂与特布他林同用,可能导致很高的血压和其他对心脏有害的作用。

5)其它吸入支气扩张药和特布他林同吸,将增加对心脏损害。

6)并用茶碱时,可增加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作用,但不良反应也增加。

7)咖啡因或解充血药,可能增加心脏的副作用。 

药物过量症状

最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是:头痛、心跳加快或心律不齐、强直性肌肉痉挛、神经质、坐立不安、震颤、眩晕或罕见的瞌睡。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1)对人或动物未见致畸作用,但建议在怀孕的前三个月内慎用。

2)特布他林可随乳汁分泌,但在治疗剂量时不会对乳儿产生不良影响。

3)因本品可松弛子宫平滑肌,所以可抑制孕妇的子宫活动能力及分娩,应慎用。 

儿童用药

不宜用于5周岁以下儿童。 

老人用药

应慎用,从小量开始。

词条标签

支气管痉挛  支气管哮喘  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宫雪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 内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2715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7年10月16日 18:20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