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硫酸羟氯喹片

类风湿关节炎,青少年慢性关节炎,盘状红斑狼疮和系统性红斑狼疮,
通用名制剂名称: 硫酸羟氯喹片
药品种类: 西药(化药)
药品分类: 其他调节免疫功能药
是否处方:
是否医保:
是否基药:
治疗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用药途径: 口服

专家解读

专家评药

医生头像

宫雪

医师

适应症:
类风湿性关节炎

疗效:

硫酸羟氯喹片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较好的疗效。

安全性:

少数患者会有恶心,腹痛,粒细胞减少等不适表现。

使用便捷性:

本品为处方药,需要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药品说明

禁忌

1)对任何4—氨基喹啉化合物治疗可引起的视网膜或视野改变的患者禁用;
2)已知对4—氨基喹啉化合物过敏的患者禁用。
3)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不良反应

1)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兴奋、神经过敏、情绪改变、梦魇、精神病、头痛、头昏、眩晕、耳鸣、眼球震颤、神经性耳聋、惊厥、共济失调。
2)神经肌肉反应:眼外肌麻痹、骨骼肌软弱、深肌腱反射消失或减退。
3)眼反应:
①睫状体:调节障碍,伴视觉模糊的症状。该反应具剂量相关性,停药后可逆转。
②角膜:一过性水肿、点状至线状混浊、角膜敏感度减小。常见可逆性伴或不伴症状(视觉模糊,在光线周围出现光晕、畏光)的角膜改变。角膜沉着可能早在开始治疗后3周即已出现。羟氯喹角膜改变及视觉副反应的发生率似比氯喹低得多。
③视网膜:黄斑水肿、萎缩,异常色素沉着,中心凹反射消失,在暴露于明亮光线(光应激试验)之后黄斑恢复时间增加,在黄斑、黄斑旁及周围视网膜区对红光的视网膜阈提高。其他眼底改变包括视神经乳头苍白和萎缩,视网膜小动脉变细,视网膜周围细颗粒状色素紊乱以及晚期出现凸出型脉络膜。 
④视野缺损:中心周围或中心旁盲点、中心盲点伴视敏度下降、罕见视野狭窄。归因于视网膜病变的最常见的视觉症状是

成分

硫酸羟氯喹。

性状

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或类白色。

主治功能

本品用于对潜在严重副作用小的药物应答不满意的以下疾病:类风湿关节炎,青少年慢性关节炎,盘状红斑狼疮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又阳光引发或加剧的皮肤病变。

用法用量

口服成年人(包括老年人)首次剂量为每次0.4g,分次服用。当疗效不再进一步改善时,剂量可减至0.2g维持。维持时,若治疗反应有所减弱,维持剂量应增加至每日0.4g。

注意事项

1)本品应放在儿童无法取到的地方。
2)牛皮癣患者及卟啉症患者使用本品均可使原病症加重。故本品不应使用于这些患者,除非根据医师判断,患者的得益将超过其可能的风险。
3)医师在开出本品处方前应当完全熟悉本说明书的全部内容。
4)接受长期或高剂量治疗的某些患者,已观察到有不可逆视网膜损伤,据报道视网膜病变具有剂量相关性。
5)服用本品应进行初次(基线)以及定期(每3个月1次)的眼科检查(包括视敏度、输出裂隙灯、眼底镜以及视野检查)。
6)如果视敏度、视野或视网膜黄斑区出现任何异常的迹象(如色素变化,失去中心凹反射)或出现任何视觉症状(如闪光和划线),且不能用调节困难或角膜混浊完全解释时,应当立即停药,并密切观察其可能的进展。即使在停止治疗之后,视网膜改变(及视觉障碍)仍可能进展。
7)使用本品长期治疗的所有患者应定期随访和检查,包括检查膝和踝反射,以及发现肌肉软弱的任何迹象。如发现肌软弱,应当停药。
8)肝病或醇中毒患者,或者与已知有肝脏毒性的药物合用时,应慎用。
9)对长期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应定期作血细胞计数。如出现不能归因于所治疾病的任何严重血液障碍,应当考虑停药。缺乏G—6—P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患者应慎用本药。
10)服用本品可出现皮肤反应,因此对接受有产生皮炎的明显倾向的药物的任何患者给予本品时,应适当注意。

药物相互作用

有羟氯喹增加血浆地高辛水平的报道:接受联合治疗的患者应严密监测患者血清地高辛水平。尽管还没有特别的报道,羟氯喹也可能有氯喹与已知的几种药物相互作用,包括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增强其直接阻滞神经肌肉接头的作用;西米替丁抑制它的代谢从而增加抗疟疾药物血浆浓度;拮抗新斯的明和吡啶斯的明的效应;减弱机体对皮内注射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疫苗的初次免疫抗体反应。抗酸药可能减少羟氯喹的吸收,因此建议本品和抗酸药使用应间隔4小时。羟氯喹可能增强降血糖药物的作用,因而联合用药时可以考虑减少胰岛素和降糖药物的剂量。

药物过量症状

尚不明确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禁用

儿童用药

遵医嘱

老人用药

遵医嘱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宫雪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 内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974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7年11月15日 14:03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