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盐酸克林霉素胶囊

用于治疗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属及厌氧菌等敏感菌株所致的中耳炎、鼻窦炎、化脓性扁桃体炎、肺炎、皮肤软组织感染,治疗骨和关节感染、腹腔感染、盆腔感染、脓胸、肺脓肿、骨髓炎、败血症等。
通用名制剂名称: 盐酸克林霉素胶囊
药品种类: 西药(化药)
药品分类: 林可胺类抗生素
药品剂型: 胶囊剂
是否处方:
是否医保:
是否基药:
治疗疾病: 中耳炎   皮肤感染   软组织感染   骨感染 NOS   呼吸道感染  
用药途径: 口服

专家解读

专家评药

医生头像

罗志坚

住院医师

适应症:
中耳炎、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软组织感染、骨感染 NOS

疗效:

对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盆腔、骨与关节、皮肤软组织感染等有较好的疗效。

安全性:

对其过敏者禁用,适用人群一般使用较为安全。

使用便捷性:

临床常用药物,口服较为方便。

药品说明

禁忌

对克林霉素和林可霉素有过敏史的患者禁用。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有腹绞痛、腹部压痛、严重腹泻(水样或脓血样),伴发热、异常口渴和疲乏(假膜性肠炎)。腹泻、肠炎和假膜性肠炎等可出现于治疗中或停药后。
2、过敏反应:通常以轻到中度的麻疹样皮疹最为多见,其次为水疱样皮疹和荨麻疹,偶见多形红斑,剥脱性皮炎,部分表现为Stevens-Johnson综合征。 可出现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偶见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

成分

盐酸克林霉素。

性状

胶囊。

主治功能

由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属及厌氧菌等敏感菌株所致的下述感染: 
1)中耳炎、鼻窦炎、化脓性扁桃体炎、肺炎; 
2)皮肤软组织感染; 
3)在治疗骨和关节感染、腹腔感染、盆腔感染、脓胸、肺脓肿、骨髓炎、败血症等。

用法用量

1、成人:一次0.15~0.3g,一日4次口服,重症感染可增至一次0.45g,一日4次口服。
2、4周或4周以上小儿: 一日按体重8~16mg/kg,分3~4次口服。

注意事项

1、患者对林可霉素过敏时有可能对克林霉素也过敏。 
2、对诊断的干扰:服药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可有增高。 
3、下列情况应慎用: 肠道疾病或有既往史者,特别如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或抗生素相关肠炎; 肝功能减退; 肾功能严重减退。 
4、为防止急性风湿热的发生,用克林霉素治疗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时的疗程,至少为10日。 
5、用药期间须密切注意大便次数,如出现排便次数增多,应注意假膜性肠炎的可能,须及时停药并作适当处理。 处理克林霉素所致的假膜性肠炎,轻症单独停药可望有效,中等至重症患者需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6、如经上述处理,病情无明显好转时,则应给甲硝唑口服250~500mg,一日3次。如复发时可再用甲硝唑口服,仍无效时可改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口服,成人一日0.5~2.0g,分3~4次服用。 肾功能减退患者(除重度减退者外),本品用量一般无需减少。 
7、患者有严重肾功能和(或)肝功能减退,采用本品时需作血清药物浓度监测。 本品偶可引起对本品不敏感的微生物过度增生,特别是真菌,所以应用时需注意二重感染的发生。

药物相互作用

1、可增强吸入性麻醉药的神经肌肉阻断现象,导致骨骼肌软弱和呼吸抑制或麻痹(呼吸暂停),在手术中或术后同用时应注意。以抗胆碱酯酶药物或钙盐治疗可望有效。
2、与抗蠕动止泻药、含白陶土止泻药同用:克林霉素在疗程中,甚至在疗程后数周有引起伴严重水样腹泻的伪膜性肠炎可能。因可使结肠内毒素延迟排出,从而导致腹泻延长和加剧,故抗蠕动止泻药不宜同用。含白陶土止泻药和克林霉素同时口服,后者的吸收将显著减少,故两者不宜同时服用,须间隔一定时间(至少2小时)。 
3、本品具神经肌肉阻断作用,与抗肌无力药合用时将导致后者对骨骼肌的效果减弱。为控制重症肌无力的症状,在合用的疗程中抗肌无力药的剂量应予调整。 氯霉素或红霉素在靶位上均可置换本品,或阻抑后者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的结合,体外试验显示本品与红霉素具拮抗作用,故本品不宜与氯霉素或红霉素合用。 
4、与阿片类镇痛药合用,本品的呼吸抑制作用与阿片类的中枢呼吸抑制作用可因累加现象而有导致呼吸抑制延长或引起呼吸麻痹(呼吸暂停)的可能,故必须对病人进行密切观察或监护。 本品可增强神经肌肉阻断药的作用,两者应避免合用。

词条标签

感染  呼吸道感染  皮肤感染  软组织感染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罗志坚

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影像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363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7年10月24日 13:31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