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痛经

痛经是指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伴腰骶酸痛,甚至剧痛晕厥,影响正常工作及生活的疾病。亦称“经行腹痛”。是临床常见病。
别名: 月经痛  
英文名:
发病部位: 子宫  
就诊科室: 妇科  
症状: 重度痛   经期小腹坠痛  
多发人群: 女性  
治疗手段: 药物康复疗法 中医类
并发疾病: 子宫腺肌病   卵巢巧克力样囊肿[桑普森囊肿]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腹痛多发生在经行前1-2天,行经第1天达高峰,疼痛多呈阵发性痉挛性,或呈胀痛或伴下坠感。疼痛常可放射至腰骶部、肛门、阴道及大腿内侧。痛甚者可伴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凉,恶心呕吐,甚至昏厥等。也有少数于经血将净或经净后1-2天始觉腹痛或腰腹痛者。

病因

痛经病因有生活所伤、情志不和、六淫为害,痛经的病位在冲任与胞宫,其发生与冲任、胞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病因病机可概括为“不荣则痛”或“不通则痛”,其证重在明辨虚实寒热。若素体肝肾亏损,气血虚弱,经期前后,血海满而溢泄,气血骤虚,冲任、胞宫失养,故“不荣则痛”;若由于肝郁气滞、寒气凝滞、湿热郁结等因素导致的瘀血阻络,客于胞宫,损伤冲任,气血运行不畅,故“不通而痛”。

检查

检查
(1)妇科检查:功能性痛经者,检查多无明显异常。部分患者可见子宫体极度屈曲,或宫颈口狭窄。子宫内膜异位症者多有痛性结节,或伴有卵巢囊肿;子宫腺肌病者子宫多呈均匀性增大,或伴有压痛;盆腔炎性疾病可有子宫或附件压痛等征象;有妇科手术史者,多有子宫粘连、活动受限等。
(2)辅助检查: ①盆腔B超检查有助于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性疾病,排除妊娠、生殖器肿瘤等。②血液检查如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是否增高有助于诊断盆腔炎性疾病。另外,盆腔MRI检查、腹腔镜、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宫腔镜等检查有助于明确痛经的病因。

诊断

痛经的诊断方法
 1、原发性痛经:主要在于排除继发性痛经的可能。应详细询问病史,注意疼痛开始的时间、类型及特征。根据:①初潮后1~2年内发病;②在出现月经血或在此之前几个小时开始痛,疼痛持续时间不超过48~72小时;③疼痛性质属痉挛性或类似分娩产痛;④妇科双合诊或肛诊阴性。可得出原发性痛经之诊断。
2、继发性痛经:反复盆腔炎症发作史、月经周期不规则、月经过多、放置宫腔节育器、不育等病史有助于继发性痛经之诊断。
3、根据痛经程度可分为3度: (1)轻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明显,伴腰部酸痛,但能坚持工作,无全身症状,有时需要服止痛药。 (2)中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伴腰部酸痛,恶心呕吐,四肢不温,用止痛措施疼痛暂缓。 (3)重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坐卧不宁,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必须卧床休息,伴腰部酸痛,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呕吐腹泻,或肛门坠胀,采用止痛措施无明显缓解。

治疗

(一)治疗原则 
痛经的治疗,应根据证候在气、在血,寒热、虚实的不同,以止痛为核心,以调理胞宫、冲任气血为主,或补气、或活血,或散寒,或清热,或补虚、或泄实。具体治法分两步:经期重在调血止痛以治标,及时缓解、控制疼痛;平素辨证求因以治本。标本缓急,主次有序,分阶段治疗。 痛经在辨证治疗中,应适当选加相应的止痛药以加强止痛之功。如寒者选加艾叶、小茴香、肉桂、吴茱萸、桂枝;气滞者选加香附、枳壳、金铃子;血瘀者选加三七粉、血竭、莪术、失笑散;热者选加丹皮、黄芩等。 
(二)分型论治 
1.寒凝血瘀证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或周期后延,经血量少,色黯有块,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黯,苔白,脉沉紧。 证候分析:寒客胞宫,血为寒凝,瘀滞冲任,血行不畅,故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寒得热化,瘀滞暂通,故得热痛减;寒凝血瘀,冲任失畅,可见周期后延,经色黯而有块;寒邪内盛,阻遏阳气,故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黯,苔白,脉沉紧均为寒凝血瘀之候。 治法: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 官桂 小茴香 干姜 当归 川芎 赤芍 蒲黄 五灵脂 没药 延胡索 方中官桂、干姜、小茴香温经散寒,当归、川芎、赤芍养营活血,蒲黄、五灵脂、没药、延胡索化瘀止痛。寒散血行,冲任、子宫血气调和流畅,自无疼痛之虞。 若小腹冷痛较甚,加艾叶、吴茱萸散寒止痛;若寒凝气闭,痛甚而厥,四肢冰凉,冷汗淋漓,加附子、细辛、巴戟天回阳散寒;若伴肢体酸重不适,苔白腻,或有冒雨、涉水、久居阴湿之地史,乃寒湿为患,应酌加苍术、茯苓、薏苡仁、羌活以健脾除湿。
 2.气滞血瘀证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月经量少,经行不畅,色紫黯有块,块下痛减,胸胁、乳房胀痛;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涩。 证候分析:肝失条达,冲任气血郁滞,经血不利,不通则通,故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冲任气滞血瘀,故经量少,经行不畅,色黯有块,块下气血暂通而疼痛减轻;肝郁气滞,经血不利,故胸胁、乳房胀痛;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涩,均是气滞血瘀之候。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香附 乌药 枳壳 当归 川芎 桃仁 红花 赤芍 延胡索 五灵脂 牡丹皮 甘草 方中香附、乌药、枳壳理气行滞,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活血化瘀,延胡索、五灵脂化瘀定痛,牡丹皮凉血活血,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气顺血调则疼痛自止。 若肝气夹冲气犯胃,痛而恶心呕吐者,加吴茱萸、法半夏、陈皮和胃降逆;小腹坠胀不适或前后阴坠胀不适,加柴胡、升麻行气升阳;郁而化热,心烦口苦,舌红苔黄,脉数者,加栀子、郁金清热泻火。 
3.湿热蕴结证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或胀痛不适,有灼热感,或痛连腰骶,或平时小腹痛,经前加剧,月经量多或经期长,色黯红,质稠或有血块;平素带下量多,色黄稠臭秽,或伴低热,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证候分析:湿热蕴结冲任,阻滞气血运行,经前或经期气血下注冲任,加重气血壅滞,故见小腹疼痛或胀痛,有灼热感,痛连腰骶,或平时小腹痛,经前加剧;湿热损伤冲任,迫血妄行,故见经量多,或经期长;血为热灼,故色黯红,质稠或有血块;湿热下注,伤于带脉,带脉失约,故带下量多,黄稠臭秽;湿热熏蒸,故低热,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均为湿热蕴结之候。 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清热调血汤(《古今医鉴》)加车前子、败酱草、薏苡仁。 黄连 牡丹皮 生地黄 白芍 当归 川芎 红花 桃仁 延胡索 莪术 香附 方中黄连清热燥湿,牡丹皮、生地黄、白芍清热凉血,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延胡索、莪术、香附行气活血止痛。加车前子、败酱草、薏苡仁意在增强原方清热除湿之功。 若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者,酌加槐花、地榆、马齿苋以清热止血;带下量多者,酌加黄柏、樗根白皮以清热除湿。
 4.气血虚弱证 
主要证候: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神疲乏力,头晕心悸,面色苍白,失眠多梦;舌质淡,苔薄,脉细弱。 证候分析:气血不足,冲任亦虚,经行之后,血海更虚,胞宫、冲任失于濡养,故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气血两虚,血海未满而溢,故经量少,色淡质稀;气虚中阳不振,故神疲乏力;血虚则无以养心神,荣头面,故见头晕心悸,失眠多梦,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细弱均是气血两虚之候。 治法:益气养血,调经止痛。 方药:圣愈汤(《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人参 黄芪 熟地黄 白芍 当归 川芎 方中人参、黄芪补脾益气,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养血和血。气充血沛,子宫、冲任复其濡养,自无疼痛之患。 若月经夹有血块者,酌加蒲黄、五灵脂以活血止痛;若伴有经行便溏,腹痛严重者,可去当归,加茯苓、炒白术以健脾止泻;失眠多梦,心脾虚者,酌加远志、合欢皮、夜交藤,以养心安神;若伴畏寒肢冷,腰腹冷痛,可加肉桂、小茴香、艾叶散寒止痛。 
5.肝肾亏损证 
主要证候:经期或经后小腹绵绵作痛,喜按,伴腰骶酸痛,月经量少,色淡黯,质稀;头晕耳鸣,面色晦暗,失眠健忘,或伴潮热;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证候分析:肾气虚损,精血本已不足,经期或经后,血海更虚,胞宫、冲任失养,故小腹隐隐作痛,喜按,腰骶酸痛;肾虚冲任不足,血海满溢不多,故月经量少,色淡质稀;肾精亏虚,不能上荣头窍,故头晕耳鸣,面色晦暗,失眠健忘;肾水亏于下,肝木失养,则肝阳亢于上,故可伴潮热;舌淡红、脉薄白,脉沉细均为肝肾亏损之象。 治法:补养肝肾,调经止痛。 方药:益肾调经汤或调肝汤。 益肾调经汤(《中医妇科治疗学》) 巴戟天 杜仲 续断 乌药 艾叶 当归 熟地黄 白芍 益母草 方中巴戟天、杜仲、续断补肾壮腰、强筋止痛,乌药温肾散寒,艾叶温经暖宫,当归、熟地黄、白芍滋阴养血,益母草活血调经。肾气实、筋骨坚,阴血充沛,子宫、冲任得以濡煦则疼痛自止。 调肝汤(《傅青主女科》) 山茱萸 山药 巴戟天 甘草 白芍 当归 阿胶 方中山茱萸补益肝肾、山药补脾肺肾,巴戟天温补肾阳,当归、阿胶、白芍养血柔肝,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月经量少者,酌加鹿角胶、枸杞子以补肾填精;腰骶酸痛剧者,酌加桑寄生、杜仲、川断以补肾气,强腰膝;伴潮热者可酌加牡丹皮。 
【其他疗法】 
1.中成药 (1)元胡止痛片,每次3片,每日3次,口服,用于气滞血瘀证。 (2)少腹逐瘀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用于寒凝血瘀证。 (3)八珍益母丸,每次6g,每日2次,口服,用于气血虚弱兼有瘀滞证。 (4)复方阿胶浆,每次20ml,每日3次,口服,用于气血两虚证。 
2.针灸治疗 (1)实证:毫针泻法,寒邪甚者可用艾灸。主穴:三阴交、中级。 配穴:寒凝者,加归来、地机;气滞者加太冲;腹胀者,加天枢、气穴;胁痛者加阳陵泉、光明;胸闷者加内关。 (2)虚证:毫针补发,可加用灸法。主穴:三阴交、足三里、气海。 配穴:气血亏虚加脾俞、胃俞;肝肾不足加太溪、肝俞、肾俞;头晕耳鸣加悬钟。

预后

中医药治疗痛经,疗效良好。功能性痛经,经及时、有效治疗,可以痊愈;属于器质性病变所引起者,虽病程缠绵,难获速效,辨证施治,亦可取得较好的消减疼痛的作用。

预防

痛经的预防   
      妇女由于经、带、胎、产的特殊生理现象,易于导致病邪的侵害而发生痛经。所以素日注意个人卫生保健,是预防痛经的有效措施。   
1、学习掌握月经卫生知识:月经的来临,是女子进入青春期的标志,然而有些女青年由于对月经出血现象缺乏了解,会产生不必要的恐惧、紧张与害羞等心理变化。这些不良的心理变化过度持久的刺激,则易造成气机紊乱,血行不畅而诱发痛经。因而女青年多学习一些有关的生理卫生知识,解除对月经产生的误解,消除或改善不良的心理变化,是预防痛经的首要问题。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所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2、生活起居要有一定规律:《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就是说要保持身体健康,就要遵守一定的法度,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饮食、起居、劳逸等要有节制并科学安排,方不致生病。妇女由于特殊的生理现象,在生活与起居、劳作方面必须要合理安排,有一定的规律。不宜过食生冷,不宜久居寒湿之地,不宜过劳或过逸等,尤其是月经期更需要避免寒冷刺激,淋雨涉水,剧烈运动和过度精神刺激等。   
3、积极做好五期卫生保健:五期卫生保健是指妇女月经期、妊娠期、产褥期、哺乳期、更年期的卫生保健。在这五个时期,妇女抗御病邪的能力降低,易于导致病邪的侵害而发病。认真做好五期卫生保健,对于预防痛经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一些继发性痛经患者,往往是由于五期卫生保健不利而造成的。在这五期,无论是个人卫生,还是饮食起居,情志调养,劳动锻炼等,都要恪守一定的保护措施,方不致引起妇女病,从而保证身体健康。   
4、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经常锻炼身体,能增强体质,减少和防止疾病的发生。如汉代医学家华佗就早已认识到体育锻炼能促进血脉流通,关节流利,气机调畅,可防治疾病,从而创立了五禽戏,供世人健身运用。妇女经常地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对于预防和治疗月经期腹痛也是有好处的。   
5、积极进行妇科病的诊治:积极正确地检查和治疗妇科病,是预防痛经的一项重要措施。首先月经期应尽量避免做不必要的妇科检查及各种手术。若行放环、通液术,以及妇科检查等,均应在月经干净后3~7天内进行,这样可防止细菌上行感染。再则在行剖腹产、子宫切开术时,缝合肌层,缝线不要穿过子宫内膜,避免造成子宫内膜异位。关键是发现患有妇科病疾,要做到积极治疗,以祛除引起痛经的隐患。   总之,预防痛经,要从月经初潮之前开始积极进行,直至绝经之后方可避免痛经的发生。

健康问答

  • 痛经会影响怀孕吗?
    医生头像
    赵彦鹏 主治医师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 不孕症科
    普通的痛经不会影响怀孕,但是由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痛经往往会引起不孕症。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赵彦鹏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不孕症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9969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9月24日 14:37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