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中暑

中暑(heat illness)是在暑热天气、湿度大和无风的环境条件下,表现以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为特征的疾病。
英文名: heat illness
发病部位: 皮肤   神经系统  
就诊科室: 急诊科  
多发人群: 青年   中年   老年  
治疗手段: 药物康复疗法
并发疾病: 未特指的昏迷   低血压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中暑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一)热痉挛 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大量出汗,活动停止后常发生肌肉痉挛,主要累及骨骼肌,持续约数分钟后缓解,无明显体温升高。肌肉痉挛可能与严重体钠缺失(大量出汗和饮用低张液体)和过度通气有关。热痉挛也可为热射病的早期表现。
(二)热衰竭 常发生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患者。严重热应激时,由于体液和体钠丢失过多引起循环容量不足所致。表现为多汗、疲乏、无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和肌痉挛,可有明显脱水征: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体温轻度升高,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表现。根据病情轻重不同,检查可见血细胞比容增高、高钠血症、轻度氮质血症和肝功能异常。热衰竭可以是热痉挛和热射病的中介过程,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热射病。
(三)热射病 是一种致命性急症,主要表现为高热(直肠温度≥41℃)和神志障碍。早期受影响的器官依次为脑、肝、肾和心脏。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或典型性)热射病。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非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
 1.劳力性热射病(exertional heatstroke) 多在高温、湿度大和无风天气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时发病。患者多为平素健康的年轻人,在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数小时后发病,约50%患者大量出汗,心率可达160~180次/分钟,脉压增大。此种患者可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2.非劳力性热射病(nonexertional heatstroke) 在高温环境下,多见于居住拥挤和通风不良的城市老年体衰居民。其他高危人群包括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慢性酒精中毒及偏瘫或截瘫患者。表现皮肤干热和发红,84%~100%病例无汗,直肠温度常在41℃以上,最高可达46.5℃。病初表现行为异常或癫痫发作,继而出现谵妄、昏迷和瞳孔对称缩小,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肺水肿和脑水肿。约5%病例发生急性肾衰竭,可有轻、中度DIC,常在发病后24小时左右死亡。

病因

对高温环境适应不能充分是致病的主要原因。在大气温度升高(>32℃)、湿度较大(>60%)和无风的环境中,长时间工作或强体力劳动,又无充分防暑降温措施时,缺乏对高热环境适应者极易发生中暑。此外,在室温较高和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年老体弱、肥胖者也易发生中暑。通常,湿热(气温高和湿度大)环境较干热(气温高和辐射强)环境更易发生中暑。
促使中暑的原因有:
①环境温度过高:人体由外界环境获取热量;
②人体产热增加:如从事重体力劳动、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应用某些药物(如苯丙胺);
③散热障碍:如湿度较大、过度肥胖或穿透气不良的衣服等;
④汗腺功能障碍:见于系统性硬化病、广泛皮肤烧伤后瘢痕形成或先天性汗腺缺乏症等患者。

检查

中暑时,应行紧急血生化检查和动脉血气分析。严重病例常出现肝、肾、胰和横纹肌损伤的实验室参数改变。住院后,应检查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有关止、凝血功能等参数,以尽早发现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的证据。怀疑颅内出血或感染时,应行脑CT和脑脊液检查。

诊断

在炎热夏季热浪期,遇有体温过高伴有昏迷患者首先应考虑到中暑诊断。在诊断中暑前,应与脑炎、脑膜炎、脑血管意外、脓毒病、甲状腺危象、伤寒及抗胆碱能药物中毒相鉴别。

治疗

虽然中暑类型和病因不同,但基本治疗措施相同。 
(一)降温治疗
对于重症高热患者,降温速度决定预后,应在1小时内使直肠温度降至37.8~38.9℃。
1.体外降温 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低温环境,脱去衣服,同时进行皮肤肌肉按摩,促进散热。对无循环虚脱的中暑患者,可用冷水擦浴或将躯体浸入27~30℃水中传导散热降温。对循环虚脱者可采用蒸发散热降温,如用15℃冷水反复擦拭皮肤或同时应用电风扇或空气调节器。有条件者,可将患者放置在特殊蒸发降温房间。
2.体内降温 体外降温无效者,用冰盐水进行胃或直肠灌洗,也可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腹膜腔灌洗或血液透析,或将自体血液体外冷却后回输体内降温。
3.药物降温 应用药物降温无效。患者出现寒战时可应用氯丙嗪25~50mg加人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输注1~2小时,用药过程中应监测血压。 

(二)并发症治疗
1.昏迷 应进行气管内插管,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颅内压增高者常规静脉输注甘露醇1~2g/kg,30~60分钟输入。癫痫发作者,静脉输注地西泮。
2.低血压 应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液恢复血容量,提高血压。必要时也可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提高血压。勿用血管收缩药,以免影响皮肤散热。
3.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代谢性酸中毒 应予对症治疗。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伴有高钾血时,慎用洋地黄。
4.肝衰竭合并肾衰竭 为保证肾血流灌注,可静脉输注甘露醇。发生急性肾衰竭时,可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应用H2受体拮抗药或质子泵抑制药预防上消化道出血。肝衰竭者可行肝移植。 

(三)监测
1.降温期间应连续监测体温变化
2.放置Foley导尿管,监测尿量,应保持尿量>30ml/h。
3.中暑高热患者,动脉血气结果应予校正。体温超过37℃时,每升高1℃,Pa02降低7.2%,PaCO2增加4.4%,pH降低0.015。 4.严密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

预后

热射病病死率介于20%~70%,50岁以上患者可高达80%。中暑后体温升高程度及持续时间与病死率直接相关。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与神经系统、肝、肾和肌肉损伤程度及血乳酸浓度有关。昏迷超过6~8小时或出现DIC者预后不良。体温恢复正常后,大脑功能通常也可很快恢复,但有些患者也可遗留大脑功能障碍。轻或中度肝、肾衰竭病例可以完全恢复;严重肌损伤者,肌无力可持续数月。

预防

1.暑热季节要加强防暑卫生宣传教育。改善年老体弱者、慢性病患者及产褥期妇女居住环境。
2.有慢性心血管、肝、肾疾病和年老体弱者不应从事高温作业。暑热季节要改善劳动及工作条件。在高温环境中停留2~3周时,应饮用含钾、镁和钙盐的防暑饮料。 
3.炎热天气应穿宽松透气的浅色服装,避免穿着紧身绝缘服装。 
4.中暑恢复后数周内,应避免室外剧烈活动和暴露阳光。

健康问答

  • 中暑后能大量饮水吗?
    医生头像
    赵彦鹏 主治医师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 不孕症科
    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不止。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下拉查看详情

词条标签

中暑病  中暑和日射病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赵彦鹏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不孕症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推荐词条

头晕 头痛 恶心 多汗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4229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6年09月29日 17:38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