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阻肺是呼吸系统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气流受限多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组织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和有害颗粒的异常慢性炎症反应有关。
别名: 慢肺阻   COPD  
英文名: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发病部位: 肺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  
多发人群: 老年  
治疗手段: 药物康复疗法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慢性咳嗽:常晨间咳嗽明显,夜间有阵咳或排痰

2.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痰或浆液性泡沫痰

3.气短或呼吸困难:早期在剧烈活动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是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

4.喘息和胸闷: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时出现喘息

5.晚期患者有食欲减退、体重下降

病因

1.吸烟为重要的发病因素

2.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烟雾、变应原、工业废气、室内空气污染

3.空气污染: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可损伤气道黏膜上皮细胞,使纤毛清除功能下降,黏液分泌增加

4.感染因素:病毒、细菌、支原体等感染造成气管支气管粘膜的损伤和慢性炎症

5.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多见于北欧血统的个体

6.氧化应激:氧化物可直接作用并破坏许多生化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导致细胞功能障碍或细胞死亡

检查

1.胸部X线片:晚期出现肺纹理增粗、紊乱等非特异性改变

2.血气分析

3.肺功能检查:为首选检查,是判断气流受限的主要客观标志

 

诊断

主要根据吸烟等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及肺功能检查等,并排除可以引起类似症状和肺功能改变的其他疾病,综合分析确定。肺功能检查见持续气流受限,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0.7是诊断慢阻肺的必备条件。

治疗

1.稳定期治疗

   a.教育和劝导患者戒烟

   b.支气管舒张药:沙丁胺醇、特布他林、氨茶碱

   c.糖皮质激素

   d.祛痰药:盐酸氨溴索30mg,每日3次

   e.长期家庭氧疗:一般采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为1-2L/min,吸氧时间10-15h/d

2.急性加重期的治疗

   a.确定病情加重的诱因,最常见诱因是细菌或病毒感染,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门诊或住院治疗

   b.支气管舒张药:有严重喘息症状者可给予较大剂量的雾化吸入治疗

   c.低流量給氧,給氧浓度为一般为28%-30%

   d.抗生素,依据患者所在地常见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情况积极选用抗生素治疗,可用头孢呋辛0.5g,每日2次,

   e.糖皮质激素,对于需住院治疗的急性加重期患者可考虑口服泼尼松龙30-40mg/d

   f,祛痰剂,盐酸氨溴索30mg,每日3次

 

预后

慢阻肺预后情况不好,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气流受限往往是不完全可逆,很多患者呼吸道阻塞逐渐加重,会合并有肺气肿,甚至一些病人会出现肺心病,终末期的时候会出现呼吸衰竭,甚至是心力衰竭。

预防

戒烟是预防慢阻肺最重要的措施,控制职业和环境污染,减少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吸入。积极防治婴幼儿和儿童期的呼吸系统感染。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可帮助改善机体一般状况。对于有慢阻肺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测,以尽可能早期发现慢阻肺并及时干预,慢阻肺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十分重要。

健康问答

  • 慢阻肺能否根治?
    医生头像
    韩渊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心血管内科
    慢阻肺一般很难根治,可以控制症状加重,减少急性加重的次数
  • 慢阻肺如何做好预防?
    医生头像
    韩渊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心血管内科
    一、适当应用舒张支气管药物,如氨茶碱,B受体兴奋剂。如有过敏因素存在,可适当选用皮质激素。二、根据病原菌或经验应用有效抗生素,如青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头孢菌素等。三、呼吸功能锻炼作腹式呼吸,缩唇深慢呼气,以加强呼吸肌的活动。增加膈的活动能力。四、家庭氧疗,每天12-15h的给氧能延长寿命,若能达到每天24h的持续氧疗,效果更好。五、物理治疗,视病情制定方案,例如气功、太极拳、呼吸操、定量行走或登梯练习。六、预防:首先是戒烟。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预防感冒。改善环境卫生,做好个人劳动保护,消除及避免烟雾、粉尘和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的影响。下拉查看详情

词条标签

吸烟  咳嗽  咳痰  呼吸困难  老年  呼吸内科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解岚岚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呼吸内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2671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7年09月23日 22:30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