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中医整合疗法治疗老年性痴呆临床观察

发表于:2016年01月05日 访问人数:6834人

中医整合疗法治疗老年性痴呆临床观察

梅应兵【1】姚雪婷【2  指导:甘爱萍【1

[1]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花园山4号湖北省中医院老年病科  (武汉430061

[2]湖北武汉武昌彭刘杨路武汉市第三医院中医科        (武汉430060

作者简介:梅应兵,男,湖北黄梅,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老年病及中医肾病。

【中文摘要】

目的:确定老年呆病(老年性痴呆)各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进一步优化中医老年呆病诊疗方案奠定基础。本验证方案主要验证中医药对老年性痴呆主要症状善忘、呆钝的疗效,并对中医证候整体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对照组采用喜得镇,治疗组采用中医内治法(辨证分型选方)配合针灸、推拿、穴位贴敷、特殊康复、特殊护理等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4.2%,显著高于对照组46.7%P<0.01;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CDRMMSE积分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整体疗效显著高于西药组,且安全性好,无明显发现不良反应。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中医治疗;临床观察

 

       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S DiseaseAD),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痴呆综合征,以记忆减退、认知障碍、人格改变为特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据统计[1]65岁以上老年人痴呆的患病率占总人口的45%, 80岁以上老年人可占1720%。欧美国家AD约占老年期痴呆的50%AD成为2l世纪威胁人类的最严重疾病之一,是仅次于心脏病、肿瘤和中风的第四位死亡原因。

       西医对于老年性痴呆,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药在抗衰老性疾病中已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有关中医药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研究也日益增多。但还未形成系统的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湖北省中医院老年病科作为国家中管局“十一五”老年病重点老年呆病(老年性痴呆)协作组,21103月至201010已完成对老年呆病中医疗效的验证工作,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

1.1.1痴呆诊断标准

       西医符合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痴呆标准【2】;老年性痴呆 (AD)诊断标准采用NINCDS-ADRDA标准;中医诊断采用中国中医药学会老年学会制定的《老年痴呆病的诊断标准》【3】;

1.1.2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按2002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药新药治疗老年期痴呆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AD的中医辨证草案。分6个主要证候即心肾不交、痰热阻窍、气虚痰瘀、肾虚痰阻、肾虚痰瘀和肾虚血瘀证。

1.1.3西医痴呆分级标准

       采用CDR分级标准(12为轻、中度痴呆)

1.2病例纳入标准

       符合DSM-Ⅳ痴呆诊断标准、NINCDS-ADRDA老年性痴呆诊断标准;中医辩证为呆病心肾不交证、痰热阻窍证、气虚痰瘀证、肾虚痰阻证、肾虚痰瘀证和肾虚血瘀证;年龄在50岁到80岁之间;简易智能状态检查 (MMSE)评分在1123分之间;CDR12,为轻、中度痴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10分。

1.3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20025月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药新药治疗老年期痴呆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4治疗方法

       对照组15例:采用喜得镇(甲磺酸二氢麦角碱)。治疗组33例(脱落2例):按国家“十一五”老年病重点专科呆病中医疗效验证方案实施。包括中医内治法:按心肾不交证(交通心肾方)、痰热阻窍证(加味黄连温胆汤或中成药清开灵口服液)、肾虚血瘀证(健脑通脉汤)、肾虚痰阻证(益智灵)、气虚痰瘀(参麻益智汤或中成药脑血疏通口服液)、肾虚痰瘀证(益智方)及中医外治法(针灸、推拿、穴位贴敷)、特殊康复、特殊护理等。疗程:84

1.5观测指标

       疗效性指标:中医证候、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

       安全性指标:血、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ALTAST)、肾功能(BUNCr)

1.6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1.7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湖北省中医院老年病门诊及病房,患者临床具体资料见表1、表2

两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比较

  

例数()

性别

(/女)

年龄

(岁)

文化程度

(////)

职业

(体力/非体力)

对照组

15

10/5

66.4±7.85

1/11/3/0

3/11

治疗组

31

24/7

64.6±7.39

3/24/4/0

4/27

       经统计学处理P>0.05,说明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基础疾病比较

  

例数()

动脉硬化

高血压

糖尿病

对照组

15

14

12

3

治疗组

31

29

18

3

       P>0.05,无统计学差异,说明两组患者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患病情况相同,具有可比性。

2结果

2.1三组患者治疗临床总体疗效比较

3三组患者治疗临床总体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显效(例)

   

(例)

    

(例)

总 有 效 率

%

对照组

15

1

6

9

46.7

治疗组

31

3

20

8

74.2△△

       与对照组比较△△P<0.01,说明治疗组总体疗效好于对照组。

2.2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组别

例数

中医临床症状积分

对照组

治疗前

15

32.2±6.8

治疗后

15

30.3±7.2

治疗组

治疗前

31

33.4±5.6

治疗后

31

21.5±4.8△△▲▲

       与治疗前比较 △△P<0.01;与对照组比较, ▲▲P<0.01

2.3两组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

5两组患者中医证候分布

组别

积分

心肾不交

痰热阻窍

肾虚血瘀

肾虚痰阻

气虚痰瘀

肾虚痰瘀

对照组

15

治疗前

2

1

6

1

2

3

治疗后

2

1

6

1

2

3

治疗组

31

治疗前

8

2

11

1

1

8

治疗后

8

2

12

1

1

7

       以上说明中医呆病(AD)的证型中以肾虚血瘀证和肾虚痰瘀、心肾不交最为多见,与肾的相关性达86.9%(40/46)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